技术的迫切需求日益显现,钠离子电池作为一种充电时间短、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高、成本低廉、可循环使用等优点明显的储存技术,正慢慢的受到市场的追捧,且有不少锂离子电池产业巨头争相布局钠离子电池技术。近年来,我国在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性研发技术、材料制备、电池生产及其应用等领域均跻身世界前列。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我国钠电池领域延续了2023年的高景气度,装机、订单、合作、项目开工签约等消息不断。
在笔者看来,相关企业纷纷大力开展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布局,或有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为摆脱对境外锂资源的依赖,使我国未来能源安全问题将不再受制于“锂”。据统计,从全世界来看,锂资源约70%分布在南美洲,中国锂资源仅占全球的6%。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更快一步抢占市场,从而方便获得“先发优势”。当前,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逐渐完善,技术成熟度也较高,已初步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此前,钠离子电池的定位是最具经济性的高安全储能电池。但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去年以来,锂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持续下跌,价格随之快速下行。在此背景下,在许多市场观察人士看来,以经济性为优势卖点的钠离子电池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或已不再具备市场竞争力,产业化发展进程或因此受阻。但是,相对于,钠离子电池安全性更高,除此之外,其在宽温性、能源自主可控等方面具备诸多显而易见的优势。所以,从这样一些方面来看,钠电的未来发展前途依然值得期待。
不过也有观点指出:“现阶段钠电池产业化发展已不再完全依赖于锂价的上涨,正逐渐与碳酸锂高价‘脱钩’。且结合近期企业动作来看,企业并未因锂价下跌而放弃发展钠离子电池。”对此,建议相关企业继续加大布局钠离子电池技术,因为此举一方面能够获得“先发优势”,另一方面还能实现“自主可控”。毕竟,钠元素在全球各地都有广泛分布,不会像锂矿石那样,受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的国际矿产资源的供应限制,此举对于保障我国国家能源安全显得意义重大。除成本外,钠离子电池还有诸多发展优势,例如,向下可以替换大量铅酸电池,向上则可以“吞并”相当一部分锂电市场。
由于钠离子电池产业前景广阔,我国一直都格外的重视钠离子电池的研发和应用。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新型发展指导意见》中,提出了加快钠离子电池等技术的规模化试验示范;2022年,我国将钠离子电池列入《“十四五”能源领域科学技术创新规划》,支持钠离子电池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2023年1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加强新型电池产业化技术攻关,研究突破超长寿命高安全性电池体系、大规模大容量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加快研发钠离子电池等新型电池。
今年以来,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利好频频,再加上各个配套环节雏形已现,预计今年钠离子电池发展将会呈现出迅猛发展的大趋势,其中一部分低端锂电市场有望被钠电池替代。
展望未来,随着规模量产落地,钠离子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望复制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地发展路径。整体看来,钠离子电池百分之九十的工艺过程与锂离子电池大体相同,因此未来其大规模应用并不会面临太大的挑战。相反,由于钠离子电池稳定性高、成本低廉,在不远的将来,其甚至有望成为电动汽车等领域的主流之一。
虽然行业前景无限,但我国钠离子电池行业距离大规模应用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一方面是因钠离子电池供应链尚不完善,另一方面,整个行业的协同效应、性价比均不高。因此,要想推动钠离子电池行业走上高质量的发展轨道,有待于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并加速创新成果转化等一系列举措,使钠离子电池产业迎来高光时刻,奠定其牢固的市场地位。